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集结号》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结号》观后感1“不管几点钟,以集结号为令,随时准备撤退。听不见号声,你就是打剩的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接着打下去!”
“是!”
团长的命令,连长的回答,构成整个故事的核心。影片中,王金存说:“连长,我没给你丢人吧。”他说完之后拉响了炸弹,将窑洞口炸毁,避免敌人发现兄弟们的尸体。
这是我暑假观看的一部经典影片中令人难忘的镜头——《集结号》是一个有关退伍老兵的故事,就为一次到底有没有吹响过的集结号,老兵失去了全连所有的战友,十多年来他魂牵梦萦不得安宁:那是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团长的命令是一个连队的战士坚守4小时,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结果等了12个小时集结号也没有吹响过。于是身为连长的谷子地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但是一名战士在牺牲前告诉他,他听到集结号了,从此谷子地开始了寻找真相的过程……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因为无人证明被定为失踪。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 谷子地代表九连接受了迟来的勋章,三次鸣枪祭奠之后,司号员终于吹响了军号……谷子地是执着的,他只是固执的寻找和回忆,即使是那样惨痛和悲壮的记忆。他的执著换来了勋章证明;换来了集结号的再次吹响;也来了47名战死的士兵们“烈士”称号、47位战友的平等。我被情节深深地震撼了,一个一个不仅仅是高声呐喊口号的真英雄,每一个都是有着最淳朴原始的爱国情感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战士形象。残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迟到了十年的证明,烈士的称号,他们不再是无名失踪者,也没有人能抹黑他们的功绩。
《集结号》让我了解了执著的人性,让我知道了战争带来的无情代价,让我领悟到战争的残酷,我们少年儿童生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
看了这部电影,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今天这和平安宁的幸福美好生活,少不了无数先烈们的奉献和鲜血。我们今天在这里重温历史、缅怀先辈,为的是更好地牢记历史,珍爱今天的和平生活。
将来祖国的繁荣富强定将有我的一份力量!
《集结号》观后感2《集结号》是部以战争背景为题材的电影,电影场面逼真、朴实,人物的写照不乏细腻,视觉效果很棒。那是其次,一部电影的灵魂无非是它给人们带来什么,视角感受只是一种艺术的形式要求,或从功利的角度而言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门票的压力所必然考虑。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让人们喜爱。《集结号》这部电影用艺术展现了一段我们不应该忘记、应该去认识的历史,也折射出了我们应该去思考的社会问题。
谷子地,一个非常个性的名字,影片最后的解说是因为这个主人翁是在田地里发现被遗弃,并被人收养的,姓氏何名不知道,拾养人也就是他善良的养父母给他起了个非常的姓名——谷子地。我想,他们的养父母要么是有点诗情的浪漫,要么是一时即兴思维的巧合,因为这个名字真的太富有想象的空间和命运的预示了。我并没有去考究影片是否真的是个真实的故事改编,但我相信那段历史没有谷子地也会有别的什么地的。
谷子地,影片刻画了他这么一位代表性的优秀的中国军人——别看他似乎不识什么字,也揭示了一段心酸的故事。谷子地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战争中展现的是一种为某种理想无愄牺牲的精神,和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没有什么例外。如果仅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似乎没有自已的东西了。看过这一部电影的人,我想他们不得不为这影片所感动——除非看的人没有感动的能力。
四十七条性命在为完成大bu队转移的狙击战中,打退了装备和人力都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的三次进击,成功掩护了大bu队的转移。四十七条生命沉睡在一块了。谁不想活着?但是那个意味生存机会的‘集结号’始终没有响过。指挥官谷子地有幸存活,却要面对历史的愚弄,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但这并没有消磨他心中的信念。
解放了,明明是用生命出色完成战斗计划的四十七名英雄,最后被定性为失终。我想观众们能不打报不平?于是故事的下半段为“公平”而描述。
如果谷子地没有这样的生命经历;
如果谷子地没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谷子地不是这么执着;
如果谷子地不是这么性情;
如果谷子地没有那种个性;
那么,四十七个英雄真的就是失踪了。
这样的历史现象和逻辑有谁愿意说仅是“历史”,答案是肯定的话,我想《集结号》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这就是《集结号》耐人寻味的地方。回到自己所面对现实的法制,有时候也在面临着这种潜规则的考验。希望这不是种职业偏见。
《集结号》观后感3“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剩了最后一个人,也要给我接着打下去。” ——《集结号》对白
电影一开始,战斗就开始了。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一百一十七人的部队进攻国民党部队。招降失败后,谷连长发起了进攻,不料中伏,死伤惨重,幸亏最后还是攻下了。代价就是老指导员等七十一个脑袋。
很快他们就又接到命令了。九连一行人要坚守汶河的一个旧窑场,掩护大部队撤退。当团长说出:“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剩了最后一个人,也要给我接着打下去。”我的心为之一震,铁一样的部队,铁一样的死命令。而团长能给的帮助只有几枚炮弹和一个名叫王金存的指导员。每个战士都知道,如果一个营来守四个小时都难,更何况一个天残地缺的连。
不出所料,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敌人第一波进攻,九连勉强撑了过去,死伤了十三人。有两个战士偷偷出了去,在一个已亡的敌军将领身上抢了一块手表。正当他们转身走时,其中一个被敌军打中,奄奄一息。当连长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很天真:“为了连长能有手表看时间。”一阵沉没后,那个受伤的战士就死了,他毫无怨言。敌人第二波的进攻接踵而来。剩下的战士顽强抵抗,终于击毁敌方坦克,击退敌人。焦排长受了重伤,躺在担架上。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谷连长他听见了号声,并让他们赶快走。渐渐地,也开始有其他人说听见了号声。但谷连长只问第一次上战场的王金存指导员。他坚定地回答:“没有!
我没听见!
”……最后,谷连长留了下来,大伙跟着留了下来,没有人再提离开。结果不言而喻,全体阵亡,谷连长受伤昏迷被俘,得以幸存……
从此,谷子地一直在为自己没听兄弟的劝说而自责。直到所有战事结束,重遇当年的吹号人,才知道当年团长根本没下令让他给九连吹集结号,因为九连牵制住了敌军的主力。谷子地整个人呆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的眼眶都湿了。影片在庄严的号声中结束,但我的心久久未能平复。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不是因为战斗场面的宏伟,而是他们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那种兄弟间铁哥们的情义。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我被它感到,我知道我们的前辈就如他们一般,为我们 ……此处隐藏7643个字……结号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耳边环绕,让我体会到革命先烈的牺牲是多么的珍贵,明白了革命烈士勇敢为国家奋斗的光辉历程,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让我内心震撼无比!作为出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身献躯的革命先辈。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能吃苦、顽强奋斗的精神。我们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不断的进步成长,为祖国的持续繁荣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集结号》观后感13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当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梦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集结号》吹响。从进电影院至今,那悲壮的集结号,一向响彻在我的大脑,浸入我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能让我流泪了。对于感情戏,早已经麻木,而应对这样铁骨铮铮的的场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泪。原本此类题材一向觉得都不太适合我,所以当亮剑被朋友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并不热衷,只是偶尔换台的时候瞄上几眼,人物刻画也形象,也生动,但都激不起我的观看欲望,习惯以感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义。
我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和演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和感动,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电影完结,我永远无法用我浅显的文字来刻画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与我用,也永远略显苍白。我们在今日的和平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集结号》观后感14记得在一年级,老师组织我们全校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集结号》。看到战争的惨烈、看到英雄们为遵守军纪,坚守阵地,最后除连长谷子地一人外,全部壮烈牺牲……当时,我年纪小,看到英雄们血流成河、体无完肤的场景,我非常的害怕。
今天,我再一次看完这部影片,深深地感动了、流泪了,但更多的是思索:鲜血承载着一份责任和勇气,泪水蕴藏着一份情义与感动,号声凝聚着生存和希望……
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全连四十七名战士奉团长刘泽水的命令坚守狙击阵地,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然而团长为战争考虑全局,没有吹响集结号,致使九连全体战士在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壮烈牺牲,并按失踪处理。为了给九连按正名,谷子地张开了执着的探寻,最终在烈士墓前吹响了47个生命一直想听,甚至死也没有听到的集结号。
集结号的响起意味着任务的结束,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可它并没有响起。因为它没有吹响,所以我们的革命战士不能撤退;因为他没有吹响,所以我们的英雄非常执拗地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命令,对一个战士来说,它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贪图享乐,懒惰娇逸,自私自利。不说关于生死的革命任务,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当中某些人也不乐意认真完成。我们要加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为他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有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还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时间而不好好学习呢?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达什么任务的话,那么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每一个幸福的背后总有一份艰辛的付出。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英雄叔叔一样,不退缩、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对,担起我的一份责任和义务。我更要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持续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集结号》观后感15昨天看了《集结号》。看了以后只有两个字的感想:感动。
只有四十八个人的连队,完成了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付出了四十七条性命的代价,换来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破旧的窑洞里留下四十七个曾经那么有活力、那么有朝气的年轻生命。可是他们得到的是无名的奉献,没有人吹响那象征撤退的集结号,没有人知道这里有一群人在用鲜血生命在厮杀(下达命令的团长已经牺牲,另一个知情者是一个没有发言权的小小司号员),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成了战场上无数的失踪者中的一部分。
唯一的幸存者,连长谷子地为了让他的47个弟兄拥有合情合理的烈士称号,辗转奔波,多年后,终于如愿。47个烈士的遗骸因为当地兴修水利工程,得以重见天日,在烈士墓地长眠。授予他们的解放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苦苦等待的集结号吹响了,早已不再年轻的司号员,吹响了熄灯号。烈士们终于可以含笑九泉。活着的谷子地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从小就有老师教育我,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看了这部片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感。
那隆隆的炮火震耳欲聋,那横飞的血肉刺激着我的神经,喷火的枪口和目光铭刻在我的脑海。()战士们浴血奋战,为的是完成战士的神圣使命。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他们永远留在了那片染满鲜血的、他们无限热爱的土地,永远长眠在那片废窑中。他们死战,直至战死,用鲜血和生命成就一生的光荣,扞卫英雄的荣誉。
有谁去想过名和利?有谁去想过将来谁能获得几颗星(军衔)?有谁想过将来住房的大小、职位的高低?他们想的只是怎样完成任务。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可贵的。五星红旗能在祖国的蓝天上高高飘扬是来之不易的。每次走过国旗下,仰望五星红旗,心里都有无限敬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感谢冯晓刚,拍出这样的好电影。
感谢剧中的演员精彩的演出。
感谢烟火、灯光、服装、音效等所有工作人员!
你们的电影真的很好!我很感动!电影《后会无期》观后感韩寒后会无期观后感电影硬汉奶爸观后感




